人类生生不息,人群繁衍不尽.婚嫁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风俗的代表.随着时代变迁,内容和形式也大不相同。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包头婚庆礼仪亊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包头婚庆礼仪亊项
【娶亲】包头婚礼旧俗先从娶亲说起。娶亲选定吉曰良辰,走在娶亲队伍前的是一对男童,每人一手提灯笼,一手拿把干草。随后是鼓匠,一般鼓匠6至7人,,其中核心人物是吹唢呐者,沿街吹奏“得胜鼓还朝”一曲。鼓匠后是轿和骡马轿车,花轿是红慢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由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桥,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老百姓称这样的迎亲队伍为“小登科”,按习俗就巡检、县老爷乘马遇上迎亲队伍也得停下让路。
娶亲队伍回到大门口,先是鞭炮喧天驱灾压邪(燃爆竹驱邪习俗起源于晋朝,晋朝人宗慷〈荆梦岁时记〉载:“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由两位年长老妇手拿油灯笼点着,把干草烧着,燃草称“祝灾”,表示驱灾祈福的意思。新郎下轿穿着长袍马褂,身披红绸。清朝时头戴“瓜壳”帽,民国初年戴礼帽,上插金花。男子插戴花冠习俗最初见于唐代,称“一年景”,寓富贵之意。新娘头戴花冠,俗称“凤冠”,冠上金凤衔珠串,金玉玳瑁理,身穿犹如戏装的红蟒袍,绣珠凤,头上藏红盖头。新娘结婚前一天要“开脸”,由婶娘、舅妈、夫妇,双全有子孙者修去新娘上的汗毛,以示处子生活结束。新娘头上蒙红色轻纱始于东汉,盖头以遮羞避邪,嫣红取吉祥之意。新郎、新娘下轿脚踩红布,沿道有亲属托着盘子,放着红枣、花生、桂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