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人才的就业前景(1)
译者前言:《Uni Magazin》 是一本由联邦劳工局主办的双月刊杂志,主要报道德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本文原载于该杂志的2003年第7期(增刊),详细分析了德国社会如今对经济信息人才的需求状况,并阐述了德国企业的择才标准,对我们选择专业、应聘就业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正文
IT业繁荣的逝去对经济信息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毫无疑问,信息技术人才炙手可热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如此,他们没有理由对未来感到悲观,因为只要掌握一些其它技能并有一点耐心,如今找到份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
90年代末期,德国面临由于缺乏信息技术人才而导致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联邦政府于2001年推出了“绿卡”计划,旨在通过从非欧盟国家吸引人才来缓解这个矛盾。但“新经济”的神话就象肥皂泡一样忽然破灭了,市场也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联邦劳工局的统计数字就能说明这个问题:2000年拥有大学学历的IT人才只有2000人失业,三年后就已经达到了6100人。其中,计算机专业人才(Informatiker)的就业状况近年来明显恶化:截止到2003年9月30日,拥有大学信息学学位的人才的失业率已经比上年增长了55%;从1996到2003年,他们的失业率几乎增长了四倍。相比整个IT界从业人员,他们的就业形势要差一些。
“在失业的计算机人才中,大约20%是经济信息学专业的,”联邦劳工局下属的职业介绍中心(ZAV)的专家曼弗里德.鲍施(Manfred Bausch)根据他的统计说。在2003年失业的4300名拥有大学学历的计算机人才中,大约20-25%出身于经济信息学专业。值得注意的是,自1996年以来,FH毕业的计算机工作者的失业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6年时,失业的计算机工作者中有65%是Uni毕业的,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52%。
如今,德国经济界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