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全追踪:哪类海归受青睐?(1)
与别的招聘会相比,北京留学人员招聘会虽然招聘单位和应聘者都少了,但“含金量”却极高。图为第六届科博会“北京留学人员招聘会”现场。(北京娱乐信报/王成 摄)
出去时千挑万选,回国后千差万别。“海归”们抱怨缺少慧眼的伯乐,殊不知用人者看他们时已经掠去了那道曾经十分耀眼的光环。那么,如今的用人单位最青睐哪一类“海归”呢?这些“海归”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吗?哪一类的海归最好就业?
从澳大利亚学习工程管理回国的小张,刚回国时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大城市不去。可经过几次面试之后,才发现“海归”也不那么吃香了。4个多月共参加了23次面试,依旧没有结果。
最近的一次面试是一家美资公司办事处在招人,消息刚在网上登出他就去了。哪知道一到那儿才发现他还不算早的,办公室里已经有几十个人在排队了。经过几轮考核之后,只剩下9个人,其中有3个和他一样都是“海归”。由于有了以前的经验,当时他的待遇要求还没敢叫太高,只开了4000元每个月,可最后用人单位还是挑中了一个本科生,说是他有相关工作经验。最终,有学历没有经验的他只能再一次落选。他真得很迷茫:现在企业到底想用什么样的人才?自己的“海归”身份难道真的难有吸引力了?
三类“海归”:身份一样待遇不同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海归潮导致海归回国就业形势骤紧,曾有一家调查公司的统计数字表示:累计有57.5%的“海归”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选择的单位大多数是外企和民营企业;37.6%为中层管理人员,41.6%在专业工作层;供职最多的机构为外资企业,达32.7%;其次为民营企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