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透过专业态度差别看中美教育差异

最近回国和医疗界的同僚们聊天,发现他们重视个人经验,强调资历,蔑视理论学习。我在中国完成了高等教育,曾任教于中国的中学,赴美国再入大学。“本是同根生”,为什么对专业的看法和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别?  

  小时候看电影,总爱问一句:“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当时的教育,好人从里到外决无瑕疵,坏人则一定坏到了底。这种观点也反映在教育上,任何历史人物都离不开忠或奸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分类。  

  美国历史书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大体上仍有忠与奸之分,但是评价比较灵活。老师们往往要求学生就历史上某个人物或事件作为题材,到图书馆找参考书写论文。  

  读小学的女儿要写论文,我向她提了个问题:“华盛顿在美国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式的人物,如果你想写一篇论文以反映这位伟大总统的缺点为主,老师会给你不及格吗?”她认真地想了想,回答:“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论点,老师不会给你不及格。但是图书馆里绝大部分书籍都是描述他的丰功伟绩,如果写他的缺点,大概要翻上几十本书才能找到一些资料。证据不充分,论文很难拿高分。”  

  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写论文,每年写两篇,高中毕业已完成14篇,大学毕业就已完成22篇。写论文是一个根据资料求证的过程。由于长期的训练,美国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习惯。和美国的专业人士讨论工作,他们总是引经据典,以教科书和文献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做法。科学面前人人平等,专家们也是如此,而不是用资历或职位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和国内专业人士谈话,他们常常提起自己干这一行已经有多少年了,有丰富经验,他们的“正确”是靠经验甚至职务来支持的。  

  我在国内一家医院观察医生为乳癌病人作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寄申请材料以前,询问被录取机会的信件
国外生活常识---大学的图书馆
全奖申请联系信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