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有效性上,网申与传统的招聘方式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通过网申这一渠道收集到的应聘简历要远远多于传统方式,分到每个人头上的成功率就会小很多。当然求职者自身也有原因。很多人会在网上“海投”简历,投了很多,但并没有仔细了解职位的需求,以及自身条件是否符合,自然会感觉大多数简历都石沉大海。
网申技巧:不同的企业筛人的标准不一样
通过网络投递的海量简历,究竟有多大的命中率?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都表示,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因公司而异。
企业为提高效率,减少招聘成本,都会锁定一定的目标人群,比如会有目标院校的要求,这样可供选择的人才资源就会被圈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里。就好比有100万人应聘该企业,而企业实际考虑的只有其中的20万人。
这一说法得到了在一家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工作的Thomas Ma的印证。“我们招聘是有一些目标院校。像在工程领域,肯定首选清华、同济和天津大学的学生。”他说,比如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专场招聘会,别的学校的学生过去投简历,能够通过的机会也比较小。
“他们不可能不重视网申,因为公司每年在这方面要投入好几万呢,”现就职于一家大型国企的hr说,“简历肯定都会看,就是不同的企业筛人的标准不一样。”
网申技巧:万恶的“关键词”
一篇题为《网申强帖:中华英才网申系统简历筛选后台功能说明》的帖子中显示,HR在筛选简历时,首先是通过“查询条件”找到符合需求的简历,这些查询条件包括求职者的选择职位、志愿、目前所在城市、婚姻状况专业、英语等级考试状态,此外HR还可以自行输入关键字。
这样的筛选,依靠的平台是机器,只能按照设定好的标准操作,很可能会因为不智能而造成一些问题。比如用人单位要求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某求职者的专业是“公共管理”,按道理说专业是吻合的,但机器只认“行政管理”,关键词筛选时有可能就把“公共管理”淘汰掉了。
用人单位一开始可能担心招不到人,标明的条件都是比较基本的。但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