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算法与编程》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算法及其表示、比较熟悉流程图设计;

本学期课程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对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要求能通过visual basic实现简单算法;

在本课之前,学生应了解了流程图的应用,熟悉在一组数中求极值算法,对于排序及冒泡排序,学生比较熟练。

对于本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取教师对于算法的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解释该算法的流程图,进而实现程序。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了解排序的概念、能在现实生活中列举出关于排序的实例

能对照冒泡排序,解释选择排序的优势,指出选择排序的策略,找出数字之间的逻辑联系

有迁移应用能力,能由此及彼,归纳排序中的数字规律,探索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

技能性目标:

具有模仿水平,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表达出选择排序的思想,能对流程图作出解释

能独立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对选择排序的各个环节比较熟练,并能在visual basic环境中规范地编写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选择排序的实现过程,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交流合作,把自己对此算法的心得与他人交流,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热爱科学的理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选择排序原理的理解,绘制流程图,数据交换,调试程序

难点:分析流程图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把握重点,先导入问题,复习排序定义,分析冒泡中数据交换次数多的问题,指出冒泡排序法效率不高,从而引出数据交换次数较少的选择排序算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由“流程图雏形绘制”-“逐步完善流程图”-“程序实现”-“调试”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此算法与程序实现。

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小组间竞赛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发散性思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圆的方程
曲线和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