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3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后采用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所看所感记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成为不朽的佳作。本设计对古诗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教学程序如下:
 

一、谈话与导入

  1、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2、师板书:

    庐山。

    生跟读两遍。

  3、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4、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5、小组交流观后的感受。

  6、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学与感知

  1、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西林寺的图片和《题西林壁》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4、教音:

    岭(lǐng) 峰(fēng) 不识(bù shí) 只缘(zhǐ yuán)

  5、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6、认识“缘”字:

   ⑴ 请学生自己通过部首查字典来认识该字。

   ⑵ 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

   ⑶ 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顺序,学生再跟写一遍。

   ⑷ 学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7、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8、学生练习后,小组比赛读。

  9、请学生把全诗分成两部分,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⑴ 齐读一、二句诗。

   ⑵ 自查字典,理解“岭”“峰”的意思。

   ⑶ 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 峰:)

   ⑷ 说说“岭”“峰”的区别。

   ⑸ 小组讨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秦兵马俑》教案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
1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