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同样是“骗”,但对象和目的都不同,《狐狸和葡萄》中狐狸是在骗自己——自欺欺人,目的是自我安慰;故事《牧童和狼》中,牧童是在耍弄村民,目的也许是出于好玩,或许因为无聊至极,找刺激;《蝉和狐狸》一文中是蝉骗狐狸,目的是设下一个圈套,以吃掉蝉,用心险恶!但有意思的是,三则故事的结局——骗人者均没得到好下场!由衷感叹编者的独到匠心,和教学设计的独到见解!有了这样的启发,教学完这三则故事,我尝试着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阅读,如:关于“狐狸”这个角色,许多故事中都涉及到它,对比着读读这些故事,再来感受感受狐狸的形象,说说自己的认识,再如:《蝉和狐狸》中狡猾的狐狸碰上“对手”了,没能得逞,但是《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为什么上当了呢?对比着读读,谈谈自己的启发。学生兴致很高。

《伊索寓言》的教学反思
一、大胆调整课堂结构,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伊索寓言》是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的,由于这三篇寓言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因此,我将前两则寓言放在第一课时教学。第二教时主要是完成《蝉和狐狸》的教学。教学时,我将课外寓言引入课堂,先用学过的《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进行比较阅读,弄清乌鸦为什么会受骗,而蝉却没有受骗?从而理解寓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然后,相机拓展,又补充了几则伊索寓言,真正做到了“把文读短,把书读厚”。
二、重视挖掘文本内涵,将补白说话与复述课文结合起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一朵奇葩”。有经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涵,寻找能够进行想象训练的训练点,在课文情境中进行补白说话训练。如果教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郑和远航》教学案例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