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那棵高山榕教案

那棵高山榕教学目标  1. 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 搜集邓小平爷爷的相关资料。   2. 有条件的可看一看《邓小平》纪录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 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邓小平)关于邓爷爷,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是啊,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  四、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  五、品读课文,体会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1. 自读课文,同桌或师生分享。     默读课文,弄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看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反复地朗读,读出你的体会。说说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如果愿意跟你的同桌分享,就先跟他(她)分享一下。学生默读,勾画,自由分享,交流。   2.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18、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18、最大的麦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