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石灰吟》一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912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学生字    释词义    明句意     理解背诵     体会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石灰吟》:吟咏石灰。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啄。
3、讲诗。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须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
二、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合作交流,自学理解。
3、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18、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18、最大的麦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