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荷叶·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拦:zhē遮挡,阻挡。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四、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文章大意。(听读结束,找学生来概括大意)
  这篇散文借景写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激起自然地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风雨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
初一语文下册全册学习指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