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八上18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能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寻找大自然的其他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涵泳品味法、延伸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动有条地说明事物,筛选概括信息,学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2.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的造诣都很高。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整体把握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原题《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9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