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师:板书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下面,请大家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师:《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下面请大家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情感把握,好不好?
生:好的
生:听课文配乐录音后自己反复阅读
生:分组讨论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生: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师补充: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生: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师:在古代诗文中,“芳草”、“兰泽”等鲜花仙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联系在一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