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上周,曾布置过一篇题为《琐忆》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复杂的写人记叙文。 【课前准备】 从学生习作中摘录出有代表性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的文字各5个片段,打印出来,作为讲评材料。 【讲评过程】 一、导入 上次作文过程中,同学们都深刻地体味了一次“琐忆”,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大家手中的文章片段,看看他们“忆”的怎么样。 二、展开讨论 师:先请大家就所选的《琐忆》的开头谈谈看法。 习作材料1: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一棵老树和一棵小树。老树枝叶枯黄,根已衰老;小树枝叶茂盛,正在茁壮成长。这就像我的外婆和我一样,外婆现在年事已高,不能劳累;我正值青春年华,茁壮成长。 生1:究竟是写“我”还是写“外婆”,看不明白。 生2:“老树”与“小树”的比喻用在这儿不妥当,它们不能成为回忆的实体。 习作材料2: 又是绵绵的小雨,我来到了外婆的坟前,四周一片寂静。坟上,已经开出了小小的紫花,那是外婆最喜欢的。“外婆,我来了。”我轻轻地呼唤着。可是,却没有人回答。我的眼泪一滴滴地落下,勾起了对外婆的回忆。 生1:景与情结合得好,把作者带到特定的情境中。 生2:有些语言还不够自然,最后一句改成“我轻轻地呼唤着,眼泪一滴滴落下,历历往事涌上心头”更好些。 习作材料3: 你是我眼中稍纵即逝的流星,一闪而过,悄然隐去。我惋惜这相逢的短暂,但更珍惜这短暂的相逢,因为,你一路燃烧而来,你曾将我的一段人生历程照亮。 生1:有浓浓的诗情,但有点朦胧。 生2:第二人称的使用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