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素质教育呼唤语文教学务本归真

内容提要: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的获取与形成,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语言的理解、语境的体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语文传统教学之精髓。时代渴望语文教学传统的回归,素质教育呼唤语文教学的务本归真。

主题词:素质、语感、语言、语境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很流行的一种弊端就是──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这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严格来说,语文教育没有真正切入素质形成与提高的规律与要旨。

    最近,一些文学界人士向教育界发出沉重的诘问: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向何处去?为什么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字,乃至畸变为“应试训练”?这是以考试为目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必然蹈入的末路。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将以树人、育人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地位可怕地消失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事实上,这种弊端已是目前教育的通病,只是在本应最具人文性的语文课上,这种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以致有人发出了“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慨叹。

    或许传媒的抨击有有失偏颇的一面,但作为中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学客观上存在着少慢差费现象,高喊改革的今天,其实很多时候是在不知不觉地倒退着,教改叫嚣了许多年,不少人在层出不穷的新方法、新教法面前迷惑了──自己的备课不可谓不深入,自己的设计不可谓不新颖,自己的媒体运用不可谓不先进,为什么学生越听越无味,越听越无趣,把语文当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呢?大叹语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