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过剩知识扼杀创新精神 北欧基础教育考察见闻之一!
一些教育界人士在对比中外教育时常常强调, 我们的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尤其是数理化学科要比国外同龄学生强得多。的确, 不少在国内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 一旦转到国外就学, 顿时便成为班上的解题能手。然而记者日前随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在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考察时发现, 被认为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优势的这一特点,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制约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这个问题感受最深的是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正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0.; A?>/: 中学学习的李千姿, 在比较了对两国基础教育的感受后这样对记者说: “国内的学生无论有什么特长,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学了有没有用, 每一门学科统统都要学得一样深, 一样难, 都要通过同一标准的考试。学校经常说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可我们学生的感觉却是担子越压越沉, 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创新? 这对学生的成长究竟有什么好处?”
李千姿是山东师大附中高二学生, 今年! 月根据BC D:@0E F9G::0交流计划和其他& 名山东中学生一道被选送到=/>>?@/0.; A?>/: 中学学习。这个在外语和音乐方面颇有天赋的女孩告诉记者, 在这里应付数理化课程简直不用动脑子, 因为相关内容在国内早就被反复操练过了。确实, 记者在北欧几所学校的课堂考察时注意到, 他们的教学内容之浅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芬兰学校高一年级的数学课教的是中国初一年级就学的一元两次方程; 而在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所中学, 高二化学课讲的是我们初三年级学的简单置换反应。然而李千姿又说, 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外上学就一定比国内轻松, 相反不少中国学生还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比如,芬兰和瑞典的中学的物理、化学实验,老师通常只是提出实验的要求, 而具体的实验内容的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