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踏上讲台拿起语文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想:这是我的至爱,这一生我要与她相伴相随,直到老去。
从教以来,上过不少语文课,但真正符合我心目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却少之又少。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一直在竭尽所能——那就是将新的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语文、会语文、爱语文。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一向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为了追求片面的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有的语文课竟然上成了主题班会课、政治课、历史课,有的甚至上成了地理课、生物课……于是,许多语文教师就在问:我们语文教学的个性在哪里呢?·
是的,我们语文教学的个性在哪里呢?我认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化,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觉得,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棵树的话,语言应该是树根。只有根系发达,根深本固,才能保证大树在任何环境任何气候中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比如,学习《山中访友》时,在“整体感悟”“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仿照本文的写法,为自然界中的一个朋友写几句寄语。后来,我选了几个平常在写作上并不突出的同学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结果出乎我意料,这几个同学不但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语言的个性,还表达了自己对这些朋友的看法,情真意切,我觉得学生真正地全方位地触摸到了语言,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也落实到了实处,以至于下课后,许多同学仍意犹未竟,还在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这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