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霞浦中学 王炯
时下里,有一种观点比较时髦。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多质疑,要引导学生自己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老师如果设计了一些问题,就被说成是“伪阅读”,是“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剥夺学生话语权”等等。诚然,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教师“一问到底”、“一讲到底”、“一统课堂”的霸权地位,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是要逐步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叶圣陶语)。但凡事过了头,“真理也会变成谬误。”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课堂上,有些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多提问 ,而自己不敢多问,甚至不敢问。以为自己问多了就不是新课程了,担心遭到“穿新鞋,走老路”的当头棒喝。于是乎,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文本难易程度的差异,有些学生难免问得散、问得浅,问得乱。而有些教师因个人的文化底蕴不深,对教材研究不够,对学情估计不足,对这些零碎而棘手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梳理和归纳,要么由自己“左一篙、右一桨”地轻轻划过,要么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地“踢踢皮球”,结果,“散乱无绪”、“零打碎敲”、“表面热闹”、“花里胡哨”、“华而不实”、“失去语文味道”等等,成为课堂教学中新的弊病。其实,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平等中的首席,能起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等作用的问题设计决不容忽视。没有教师“问”的示范,学生可能难以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没有教师为学生营造的“话语场”,对话活动就很难深入进行。所以,教师不仅要敢问,而且还要问得精、问得巧,问到作品的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坎上,能激起课堂教学的浪花,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当问则问呢?
一、
宁波市北仑区霞浦中学 王炯
时下里,有一种观点比较时髦。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堂上一定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