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
3、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
教学过程:
一、我爱新闻:新闻3分钟:两会、xx:要使中国的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
二、复习:案例:小刘的手机和1000元现金,在宿舍洗澡的时候不见了,他很伤心,心想肯定是同宿舍的同学干的,就把宿舍里的所有床搜个遍,未果.10点晚自习下课后,他守住门口,让一个一个回宿舍的同学搜身,最后一个牛勇不同意,他对着牛勇就是一拳,结果,把牛勇打断三根肋骨.并把牛勇拖回家审查了一天。
1、请你分析小刘的行为?
2、你认为小刘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3、通过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教师总结:这类事情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为什么由受害者变为违法者?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一大通病,在我们年龄阶段,不会理智解决问题,情感用事也是一大忌,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把自己推到问题的旋涡中。我们要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同时,还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
三、讲授新课
导入:网络故事: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请问:
为什么乞丐坚决不要这样的施舍?
你认为乞丐也有以上的这种权利吗?
教师总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