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知识纵览  高屋建瓴】
 
 
 
 【攻坚克难  学海导航】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
 
先要明确这一古语的含义,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其次要弄清其实质,既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再次弄清与换位思考的关系。换位思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机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换位思考的基本方式。可结合给别人“起外号”的事例进一步分析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人生而平等,是本课的重点。
 
平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认为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体貌特征以及智、愚来衡量。我们可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现象:性别歧视、财产歧视、生理歧视等分析,从中领悟平等的内涵,学会平等待人。
 
3.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本课的难点。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需要宽容。然而,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清、麻木不仁。首先,宽容是有原则的,应讲究一定的策略。对于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与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要分清是非、敌我。其次,宽容和纵容不是一回事。对坏人的宽容就是纵容,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可能的结果,从中体会宽容的原则。
 
【命题预测  把握方向】
 
本课内容涉及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宽容、理解、平等、尊重。考查时可设置一定的背景材料,对我们学生生活中存在的正面和反面现象或事理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与人交往的道德修养。可通过孙作龙先生的事例,体会宽容的内涵和作用;可通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4.2情系祖国教案
第一课 我知我家教案
第四课《掌握交往艺术 提高交往能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