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高二政治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教案

●备课资料
“孙坚换盔计”中的哲理
东汉末年,丞相董卓把持了朝政的大权。董卓威权自恣,图谋篡位,引起朝廷内外的怨恨与不满。骁骑校尉与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等相约同时举兵,共同讨伐董卓,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为前锋,向董卓盘踞的洛阳进发。董卓派大将军华雄率兵在江水一带与孙坚对阵,两军厮杀,孙坚抵不住,败阵逃跑。由于孙坚的头上有个红色标记,华雄领士兵全力追赶戴红色标记的头盔的将军,孙坚的部将祖茂看形势危急,急中生智,把孙坚的头盔戴到自己的头上,与孙坚分路而逃。后面的追兵只瞄准红色标志的头盔赶,孙坚逃脱了,祖茂戴着孙坚的头盔逃到一个树林茂密的去处,借着月光,将头盔挂到树上,自己也逃跑了,华雄看到头盔,命令士兵向头盔放箭。可想而知,头盔根本不会有孙坚的影子,一只头盔险些送了孙坚的性命,同时,这只头盔又救了孙坚的性命。华雄及部下混淆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事物的现象取代了事物的本质,盲目追逐,在现象中迷失了方向。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现象则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带有红色标记的头盔戴在孙坚头上,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孙坚的本质所在,它既可以戴在孙坚头上,也可以戴在祖茂的头上,甚至也可以戴在树上,华雄及部下以头盔当孙坚,必将被头盔所愚弄。
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事物客观的辩证法。把这种客观的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过程,要求人们既要不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把认识只停留在现象上,而必须透过现象抓往事物的本质,才不至于在繁杂的现象中迷失本质。
曹操论袁绍
《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当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的袁绍嗤之以鼻,认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一切反动派是纸老虎”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当时,国民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高二政治英国的议会和政府导学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案
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