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4课时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第4课时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课 程 导 入
 党的xx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xx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思考: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探 究新 知
学点1  追求和谐的理想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历史文化渊源)
孔子的“和为贵”思想,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的社会理想,孟子则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伦关系。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和追求,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调节功能,始终是先哲们的共识,并成为治国安邦的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我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忽视利益的和谐,只强调精神的和谐和秩序的和谐,因此,这种和谐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高二政治英国的议会和政府导学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案
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