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19年高考政治高效学习考点复习教案

备考XX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考点突破
1.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
(1)政体的含义
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区分政体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的权力主体的设置不同,如有的是行政主导型的,有的是立法主导型的;权力主体产生方式的不同,如有的是选举产生,有的则由世袭而来;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期限不同;权力主体的组织方式不同等。
(3)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应把握如下几点:
①国体与政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决定国家本质的是国体,它反映一个国家的阶级内容和性质。政体是国家的表现形式,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构成、组织程序、权力分配情况以及公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形式,是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
②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家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组织形式,借以表现其阶级统治的内容。
③国体与政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国体决定政体,国体要求政体必须适应和服务于自己,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④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首先,理解“政体的相对独立性”,应把握政体不能脱离国体的观点。离开国体,片面谈论“政体的相对独立性”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是错误的。
其次,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但它也会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英国和日本之所以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分享权力,互相妥协,因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长期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原因,则主要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革命比较彻底。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2019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新课标必修3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