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熔化和凝固是两种重要的物态变化,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学习的基础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观察,对这两种现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将其编排于《物质三态 温度的测量》和《汽化和液化》这两节之后,《升华和凝华》和《水循环》两节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既是对前两节知识、能力的巩固,又为学习后两节的内容打了基础。就本节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三、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的分析
实验室现有器材基本能满足本节课所需实验器材。冰的来源,可由教师课前利用冰柜或冰箱自制,保存在保温箱或保温瓶中备用。相关知识的光盘、图片学校已配备。相关的投影片需教师课前自制。
四、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阅读分析——讨论归纳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趣,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