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使学生识记变温动物的概念和冬眠。
(2)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两栖类的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对比,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3)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为本节的重点。因为:
(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对青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外部形态,为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的观点以及生态学观点。
2.青蛙的呼吸,心脏结构以及生殖发育为本节的难点。因为: (1)青蛙的内部结构与鱼类相比要复杂,学生要理解之,难度较大;
(2)青蛙是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学习,为归纳两栖类的特征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观察、类比、归纳的方法进行,但方法运用不易到位,因此理解这部分知识就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准备
青蛙生活习性录像;青蛙生活史录像;活青蛙;青蛙捕食的动画或抽拉式模型;青蛙内部结构录像或挂图;大鲵、蟾蜍生活习性录像;青蛙、蟾蜍浸制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
观察活蛙理解形态
→
观看录像
理解结构
→
利用录像了解其他动物,归纳两栖类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