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刍议

估体系、原则、实施途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兴未艾。各地的实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缺少理论指导,难以 形成稳定的模式。而且,由于专家、学者、心理教育工作者各持己见,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称谓也不一致,有 的称“心理咨询”,有的称“心理辅导”,有的称“心理教育”等。因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关系到这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深化、发展和完善。本文为此目的,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 。
一、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重在教育。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置,大致有医学模式、咨询辅导模式和教 育模式三大类。医学模式重在治疗和重建;咨询辅导模式重在探讨心理问题及其处置;教育模式重在教育、预 防和发展。现在不少中学采用咨询辅导模式,以心理咨询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否妥贴,需待商讨。心理 咨询重治疗,处理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因而是被动教育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注意治疗,更注重预防和 发展,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势。医学式、咨询式认为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就是解决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学生 有了心理问题再去寻求“药方”,具有不少缺陷。
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成一种“教育模式”,优点首先在于它充分发挥了“学校”及其“教育”的特点 。所谓“学校”的特点,指它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严密的组织领导系统、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有学生 群体、有一定资金和设备。所谓“教育”的特点,是指它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以促成其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零散、片面的、非系统、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 还重在预防与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区别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其次,这种教育模式是立体式、全方位的。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初一至高三的 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和出现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增强考生信心方法
增强考生信心方法
考试焦虑与自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