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

王晓春

台球世界冠军丁俊晖对记者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几句大实话,招来了教师的一篇唏嘘之声:

1、读书有啥用,一句话说出了现在许多孩子和家长的心理。我们在祝贺丁俊晖的成就的同时,却不能不为这句话而感到心痛。 
2、是的,我家小子辍学当学徒(室内装修),第一月就是40元/天,可我们教了20多年书,每天还没有40元呢!
这是为什么?
这个国家将走向灭亡!
我们急有何用 ?!
3、实话!悲哀! 
4、不仅仅是悲哀!

我的初步印象是,某些老师犯了职业病。
教师是教书的,所以一听到有人说读书无用就过敏,就愤怒,即使只有很少数人这样想,这样说,也会触动教师的“核心利益”,要大发感慨的。
其实只要翻开我们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在我们中华民族,自从有了书籍,“读书无用论”就从来也没能成为主流意识。我们的主流意识正相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几位网友对丁俊晖的惊人成就反应冷淡,而抓住他说的这几句不中听的话大发感慨,分明是“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作怪)。即使“文革”中所谓“读书无用论”呼声最高的时候,工农兵也是争着上大学,而且恰恰在那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民族读书高潮——读毛主席的书。这非常令人深思。中国人因为读书而吃亏,从来都只是局部的、临时的现象,鲁迅批判孔乙己,不是反对读书,而是反对读死书,鲁迅自己就是酷爱读书的人。中华民族本质上是一个追求知识和文明的民族,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充分的信心。
那为什么有些老师只要一听到学生不想读书就有点神经质呢?
恐怕他们想的主要并不是读书问题,而是自己的工作问题。
恕我直言,这些愤怒者本人倒不一定是真正爱读书的人,中小学教师真正爱读书的人比例并不大。许多教师与其说是“爱读书的人”,不如说是“爱催促别人读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半数学生不喜欢家长
老师的三重收获
独特的育人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