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


胡树廷 宋庆娥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作品中的长妈妈.以她动听的故事赢得了一代代学子的爱,但作者着力描写的另一个人物──“三味书屋”中的“先生”,却阴差阳错地以其“迂腐”遭到了本不应有的非议。有人说:“先生”也和一般宿儒一样的古板、迂腐。他认为学生只应读正经的书,不该问旁门杂学。他那书读到精彩处的姿势,也是非常迂腐可笑的。”也有人说:“通过对这位老先生一面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一面自己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地欣赏无聊文章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写学生按规矩如何先拜孔丘后拜他,鲁迅如何抱着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问题去请教他,而碰了一鼻子灰……,说明了他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②。

鲁迅笔下的“先生”,真是一位“迂腐”之人吗?

作品是这样写鲁迅拜孔子、拜“先生”的:“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有人据此断言说:这位“先生”是“典型腐儒”。好象只有不要学生拜孔子和拜先生的人才不是“腐儒”。如是,我以为这实在也太苛求“先生”了,因为“先生”不可能超越历史,去要他的学生对着五星红旗注目。再说,行礼时,“先生”并不摆放孔子牌位,也不挂孔子圣像,而是让学生对着写有“三味书屋”的匾行礼,“先生”的做法,从“三味是劝人读书多吟味,多体会”的含义看,其良苦用心,略见一斑。“典型腐儒”怎有如此并不墨守陈规之举?

“先生”不回答鲁迅“怪哉”问题,是“迂腐”论者进行非议的重要话题。如有人就认为鲁迅“抱着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问题去请教他,而碰一鼻子灰”。“说明了他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先生”为什么要让鲁迅“碰”这“一鼻子灰”呢?这里,且不说鲁迅问“先生”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七年级下文学常识
《散步》中的瑕疵
《散步》中的“世界”——探究式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