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之一


霞浦实小 王彩霞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观舞记》说课稿
《观舞记》说课稿
《斑羚飞渡》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