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识字4教学反思

【教例】
师:请大家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生1:我想问问大家,“食粮”是什么意思?
生2:“食粮”就是“粮食”的意思。
生1:那书上为什么不用“粮食”。
师:是呀,我们习惯上都说粮食的,书上为什么偏偏用了个不常用的呢?
(短暂的沉默,学生在思考。)
生:也许,随便用哪个都可以,他们的意思都一样。
(有同学随声附和,也有的没说话,总之没有反对的声音,也许,他们真发现不了什么。
师:读一读这首诗歌,再把食粮换成粮食,比较着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同学们边读,边讨论。)
生1:我发现了,用粮食要不好听,用食粮要顺得多。
师:真的吗?大家都试试。
(叽叽喳喳,学生都在比较读。片刻,他们都兴奋了。)
生1:老师,真的是这样的。
生2:老师,我发现了,食粮的粮韵母是ang,其它句号前的字韵母也是ang。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
(学生大声读着句号前的词语:织网忙,运食粮,果然如此,教室里一片欢呼。)
师:你们真了不起,在诗歌中,为了读起来琅琅上口,句号前的字韵母都一样,这就叫压韵。
【评析】
师生对话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而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世界的好奇心。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于是,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始终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谁说没有规则》教学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闪光的金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