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读着新课标,我联想到了我上过的一节课。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给家乡孩子的信》,写的是老作家巴金晚年身体很差,拿笔艰难,还热情得给家乡孩子进行回信,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学生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句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枝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在初读课文时,有个小女孩当我走到他身边时,她指着课本对我说:“老师,这个字(枝)不是用错了?”我一看,心里一惊,心想:发现不错,读得认真!我没有直接告诉她,而是说:“你认为是应该是什么呢?”……几分种过后,大家把课文都读好了,我们对课文中字词理解进行了交流。对于一枝笔的“枝”还有几个同学也提出了疑问,我就此让学生们进行猜测。有的说,是巴金老爷爷无意用错了,我点头赞赏了他,有的说是编书的人把字写错了,还有的说,编辑课本人员不会搞错,打字排版人能搞错,为了证明是排版的错误,有同学竟找起了旧课本,并且如获至宝地站了起来,说旧书就是用“支”!(新书与旧书的这个地方的细微变化,说真的,我还也没注意!)是老作家用错了?还是打印错了?或是编者认为不妥,反复帮助修改呢?这时,我觉得再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如讨论究竟是“支”与“枝”哪字用得好了?我让大家再把这段课文读读,或许会有更好的意见和体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支”做量词,可以用来表名像“笔”这类物件的多少单位。但文中为什么不用“支”而用“枝”,可见,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笔写字,在年老患病的巴金爷爷的手中,却似拿着一枝沉重的树枝去写字。何等的艰难啊!这不正好照应了前文“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巴金老人,年迈病重,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坚持亲笔给孩子们回信,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关于这个字占用了很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