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从孩子心中长出
“起立!”数学课上,孩子们被我这一声“起立”有点搞晕了。他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立正!”我的口令虽没有体育老师那样有专业水平,但还是比较洪亮的。当然了,这口令声中也含着笑意。孩子们也面带笑意的站直了身子。
“向右转!”随着我的口令声起,孩子们终于将我的“口令”当成了游戏的开始,一个个齐刷刷地转向了右边。
“能告诉我,你向右转了多少度?”我终于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毕竟,这是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分类”,且此时已进入了复习的环节。
“转了九十度。”孩子们争着回答。
“继续,向右转!”孩子们一个个又向右转了个九十度。这时,已用不着我再来问孩子们转了多少度,孩子们在用他们的脚,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目光,真实地体验了九十度也就是直角的概念。
“孩子们,抬起你的脸,眼睛向前看,假如你的目光是一条射线,我们再向右转九十度,好吗?”我下意识的用“目光”物化成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孩子们的小眼顿时都瞪得溜圆,目光朝前方看去。随着我的一声“向右转”,全班41个孩子,41道充满灵性的目光,在我们的课堂里交织成41个直角。
“请伸出你的手,能用手臂代表你刚才向右转前后的两道目光吗?”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小手伸得笔直,“直角”从思维的“内隐”又转向了行为的“外显”。孩子们的脸上透着一种学习的兴奋。
当孩子们再一次向右转时,我们又一次面对面。但孩子们的思维已在热力四射的课堂里被激活。“同学们,我们刚才转了一圈,这一圈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的知识呢?”知识建构与整理的主动权,其实还是应交给学生的。
“我发现,转了一圈,有四个直角。一圈共有360度。”
“转一圈,刚好转成了一个周角,一个周角里有两个平角。”
“一个平角里有两个直角。”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他们的感受,叙说着他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