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不能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数学教学中,课堂讨论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讨论的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似乎成了敷衍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②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应讨论的内容把握不准,设置的讨论问题不够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找不到讨论的切入点;③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缺乏指导,导致讨论变成学生自言自语,汇报讨论结果时要么无人发言要么局限于几个优生。出现这些不良现象并非偶然,要想从根本上将其消除,真正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使其不至流于形式,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弄清课堂讨论的目的、讨论问题的设计以及讨论时机的把握、如何组织讨论这几个要素。
一、课堂讨论的目的
  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全体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效手段。恰当地运用讨论,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换言之,讨论实际上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较量,学生要想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必须关注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和所提出的问题,并对之进行分析、概括,以调整失衡的认知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讨论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讨论问题的设计
  把一个设计不成熟的问题交给学生,轻则影响讨论的质量,重则会打乱整个教学计划,所以教师给学生设计讨论的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讨论的问题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冲突得以解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其次,讨论的问题不要偏难也不能过易,问题偏难学生学生抓不住要点讨论不出所以然,变相浪费时间不说,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过易则讨论就成了形式主义,收不到讨论应有的效果;再次,讨论的问题应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具有可探索性,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能起到启发和铺垫的作用,使学生既能从中掌握和巩固所学,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反思
反思“吨”的教学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