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感受长、短的关系。
1、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智慧老人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四个人一袋,把它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铅笔、彩纸之类)请小朋友们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物体有长有短)
2、交流汇报。
[说明:讲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导入方式,能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体验比较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个人观察,动手操作。
3、小组合作交流。
4、通过比赛的形式,得出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5、提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共同特点:一般把要比较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6、出示铅笔图。比长短。 [说明: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良好习惯。学生不仅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和应用练习
1、谈话: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比长短的游戏,我们可以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可以自由结对比,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了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和立定跳远等。
[说明: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人情化,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互动学习的乐趣,同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看谁最能干,使自己的物体由长变短,或由短变长?
[长短的比较具有相对性,学生感知这些特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更深层次比较的初步认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