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数学 过数学生活
记得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六年级老师在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争着回答:“圆形。”
老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老师又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老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老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由此可见,我们要善于编辑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不再锁定在课堂上,封闭在课本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生活数学,过 数学生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