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形的周长”教学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周长的认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结合课后的几道练习题,设计了一节“图形的周长”练习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设计跑步路线引入,编织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课。
情境描述
我先创设情境导入:“小明和你们一样也喜欢跑步,他每天围着小区慢跑一圈。你能帮他算算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吗?学生很快用不同的方法就算出了周长是600米。(200+100)×2,200×2+100×2,200+200+100+100……,可是今天,他跑不成了。同学们很好奇,忙着问:“怎么了?”我出示了小区平面图:
小区在施工。“小明到这儿,发现路被堵住了,怎么办?还能跑回起点吗?”学生马上回答:“能,绕着跑。”“如果是你,怎样跑回起点?你能把路线画出来吗?”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各种回到起点的路线图,创造出各种研究周长的学习材料。经过分类,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图形。
我接着创设情境,“如果原来跑一圈用5分钟,咱们设计的这几种路线,5分钟能跑完一圈吗?”学生脱口而出:“不能,绕远了。”有的同学反对说:“有的能。”学生争论起来,我适时引导,“如果有了不同意见怎么办?比谁的音高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要以理服人,安静下来。一个学生指着一幅图说:“把那两个边平移到边上,就是一个长方形。”我连忙让他到黑板上演示,并追问:“你平移的是什么?平移之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回答:“图形的形状变了,周长没变。”
“其他几幅图形也用这种方法试试行吗?”学生开始分头在作业纸上研究起来,很快就得出了不同的方法。学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