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研总结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关键是看教育者的素质。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又向广大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乐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问难,才能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自己实际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一、  兴趣导入,激发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一节好课,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说:“请同学们报出一个数,老师能马上断定它能不能被3整除。”一试果真如此,这时学生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头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知道这种判断方法,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重视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把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纸盒剪开,把相对的面放在一起比较;有的用尺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还有的把长方体的一个面放在纸上,用笔画出,在把相对的面放在刚才画的图形上进行比较……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思考,学生很快得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结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不但印象深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反思
反思“吨”的教学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