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学习方式的转变--《火车开啦》案例及评析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应的,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专门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维度,并提出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方法,这就为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旧方式?新的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面,就以三个教学片段为例,评析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

案例:《火车开啦》
案例背景说明
  《火车开啦》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社音乐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九课。此课教材围绕“游戏”主题,依次展开了欣赏《火车波尔卡》、演唱《火车开啦》、游戏《躲猫猫》三块学习内容。很明显,本课所涉及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是: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听赏《火车波尔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学唱《火车开啦》,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并演唱歌曲;为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案例实景
师:同学们,火车是怎样开的?(同学们自由的围着老师,老师站在教室中央进行教学)
生1:“边叫边开的”。
生2:“很快的开过来的”。
生3:“开始快,离我们近的时候就慢下来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模仿火车开过来的声音和动作吧。
生1:双手合成筒状,边走边发出“呜---------” 的声音。
生2:双手放置胸前,如划浆状,嘴中发出 “轰—  隆—,轰—隆—,轰 隆 ,轰隆 轰隆轰隆 ”的声音。
生3:双臂在胸前交*画圈模仿,嘴中发出“轰隆轰隆,轰隆,轰—隆—,轰—  隆—”的声音。
师:“能借助其它的工具,模仿出火车开的声音,比如用手掌、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桌椅等等”。
  学生自由创作表现,有的拍打书本,模拟火车开时的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音乐期中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