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分组教学有必要吗?
今天在信息技术K12论坛上,看到苗逢春博士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及: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面,存在集体无意识支配下的群体作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难以承受太多教学方法标签之“重”及教研根基不稳之“轻”。的确,我们在总结自己的教学案例或写教学论文时,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教学贴上诸如“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形形色色的标签。有时候,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也很困惑:到底怎样的一节课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现在大家经常提到活动引领或小组合作等,于是我们就刻意地在教学中去使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是好事,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也的确非常有好处,问题是:应该什么时候用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在上课时,在引入新课阶段安排学生去搜索“雷锋的生平事迹”时,就设计了分小组来完成。但是课后去想:这样分组有什么意义?如果不能达到目的,还不如不分,不要硬往这样的方法上*。后来,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确没有多大意义。于是,我放弃了分组的方法,效果反倒更好些。有的好课,看起来很平实,没那么花哨,没贴上时髦的标签,但是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在做一节课时,的确需要踏踏实实去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不能流于形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