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说课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简析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第二课时。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使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探究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轻松地获取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充分体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一理念。
二、说理念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操作看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是实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探究、发现和应用的过程。
据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