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如果我是幼儿园园长—我将怎样规划我的幼儿园

一、遵循“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付诸行动,在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中得以体现。
二、把教育目标、教学要求、甚至是教师的指令都通过环境反映出来,通过环境来影响和感染孩子,在孩子们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发展,获得从头脑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说到环境,我想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环境”,而且对孩子们来说它是一种最为具体、直观、亲切、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受其影响最大的环境。3—6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幼儿教师扮演着孩子们生命中第二位母亲的角色,幼儿教师同时承担的是教与养的双重责任。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教师的喜爱、崇拜是极度的,不理智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模仿的对象。我经常对老师们说:幼儿园教师很刻意地教给孩子的那些内容,细细地想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而你无意间给孩子的却很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这就是教育的显性作用与隐性作用。怎样善待我们的教师?使其真正发挥“环境”应有的作用(减少负面影响)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三、让教师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
曾经看过一本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书籍,书中的许多数据让我震撼,从教十年以上的人都有心理疾病。可想,教师的心理都不健康,怎么能够教出身心发展和谐的下一代?是什么让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了?工作的压力(工作的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的挑战、竞争的氛围、人际关系等等)。教师这份工作是需要我们凭着自己的一颗良心和一份责任心去做的,要做好真的是无底的。许多教师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工作很出色,可是他们的生活却是很单调的。我们不能以牺牲教师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工作上的成功,至少这种成功是有缺憾的。生活的丰富多彩,每个人在生活中多种角色的体验,这些都是一种经历、财富,而这些也正是促使一个教师真正成熟的催化剂。因此,我将在幼儿园中提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不马虎,生活同样不能马虎”。一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班级管理之排队
大班一周教育教学常规
小谈班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