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通过使学生参与前期的材料准备和课堂的讨论过程,使学生互相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过程:
(1) 引题: “我为环境做了什么?”
(2) 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 “我们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为环境做了什么?”“我们为环境究竟应该怎么做?”
(3) 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依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轮流发言。每组可将本组发言的要点写在大白纸上,并推举一名学生在全班发言。
(4) 各组讨论后,开始全班交流,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针对学生提出的“白色污染”,“乱倒剩饭菜”,“大量的生活垃圾”,“乱扔废弃物”等身边的环境破坏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温室效应”,“工业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全球环境问题。
对学生谈到自己在学校参与义务植树、垃圾分类、节电节水以及在家中减少生活垃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的经过与体会,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 介绍环保学家推崇的《21世纪优秀世界公民的绿色行为》:
*亲近大自然,爱护每一块绿地,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改变不利于环境的饮食习惯,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制成工业生活用品。
*关心并积极参加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
*从事每一项活动时,都充分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动员周围的人为保护生态尽心尽力。
6、教师进行总结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