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我国组织人事制度的重大突破,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造就优秀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我国组织人事制度的重大突破,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造就优秀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建设农村,给我国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近期,中央组织部再发通知,中央确定的今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即中央财政补助名额)为2万名。为使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能够适应农村、安心农村和激情奉献,及早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实践,在此提出“双六诀”,即“处理好六种关系、增强六种能力”,谨供参考。
一是处理好“村民”和“村官”的关系,增强对环境的融合能力。当“村官”,首先要当一个好“村民”,当不好“村民”,就很难当好“村官”,这应该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深刻的辩证关系。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要切实做好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要牢固树立一种“落地生根”的思想,多到建设一线了解情况,多到农家体验生活,多和农民谈心交心,真正心沉身入地融合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由大学毕业生到“村民”,再由“村民”到“村官”的渐进性转变。
二是处理好“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增强对角色的变换能力。尽管自己是当之无悔的大学生,是经过国家全日制培养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但是,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在知识向农村实践要生产力的过程中,自己仍然是个“学生”,而且是“小学生”。在生产技术上,充分发挥自己所掌握的现代知识和信息,指导村民们进行生产实践,并不断转化成“经济效益”。但在组织新农村建设中,要增强自己的角色转换能力,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农民朋友请教和学习,切实发挥农村“草根专家”和“实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