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征文:村庄记忆;

  **,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土地;她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韵,也有着新时代的朝气。在我成长的岁月,我经历着我自己的成长,也看到了**的成长;我感受着自己成长的欢悦与苦楚,也感同身受着**的成长的欢悦与苦楚;在这片土地上有我生命的脚印,有我的汗水和泪水,而这一切,也是她赋予我的。所以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传说

  70年代末,我出生在**徐行的一个小村庄,相传这个小村庄原本是施姓,相传在200多年前一对邵姓的兄弟来到这里,给施姓的大富人家打工。施姓人家每代大都是单传,而邵姓兄弟的后代却是子孙繁茂,经过几代,这个小村庄大多是邵姓的人家,所以成了邵家宅,而我出生在这邵家宅的一个普通人家。

  小河

  家乡的小河,一直流淌在朦胧的童年记忆里。那是一条人工河,叫“门前泾”听父辈们说那是在60年代时全村人一起挖出来的,长达几公里,它东西向横穿村庄,同时又连接了两条外河,从而使小桥流水在我们村变成现实。那条河曾经是我们村的生命之河,上世纪90年代前还没有通自来水,人们种菜,洗衣服,淘米都是在这条河里。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时代的河水是清澈的明净的。它也是我们童年的嬉戏乐园:钓鱼、钓螃蟹、游泳,然而在90年代中后期,水质却急剧恶化,工业污水,养殖污水从外河流入,河水变得黑臭,鱼儿绝迹,再也不能游泳嬉戏,家乡的河在哭泣……后来随着整个村庄的搬迁,家乡的小河被整个的填埋, 它只能流淌在我的记忆里。

  田野

  家乡的田野永远是最美好的回忆。记忆里,田野是春天的一颗颗小小的嫩芽,是夏天一个个香甜的脆瓜,是秋天一串串沉沉的稻穗,是冬天瑞雪覆盖下白茫茫的麦田。那里有我们的辛勤劳作时的汗水,有我们收获时的欢笑,但是,如今我们曾经的田野,大部分已经被厂房,被高层住宅所覆盖,自然的气息已经远去,留给我们的是工业化的噪声和钢筋水泥的阴影。

  村庄

  童年记忆里的村庄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诚信、廉洁、自律”征文:人生航标
弘扬屈原文化 传播正能量 实现中国梦
任劳任怨的铺路石 ——《教师风范》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