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三上郜台

  三月初的蒙洼地区,大雨不停地下,四周水雾茫茫,面包车在河滩路上缓慢地行进。本人同高静、殿权受命《崛起的新**》电视专题片的前期采访,自太和、界首、**,展转到阜南,由县委宣传部杨部长、作家冷鬼的热情陪同,车外虽冷雨敲窗,车内却谈兴正浓,说的多是淮河的今昔。

  此次目的地郜台,已经来过两次,却没有写下文字,对此,我常心怀歉意。

  1998年4月淮河文学笔会在阜南召开。与会作家乘车到蒙洼采风,出阜南县城正南东折,沿着淮河大堤经王家坝、老观、曹集、到郜台退水闸,虽走马观花,对这里的地形有大体的了解。蒙河洼地西起官纱湖,东到南照集,南面淮河,北临冈头,面积183平方公里,四个乡镇15万多人。王家坝出名是因为特有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淮河中、下游的关键性节点上,上游来水凶猛,下游水泻迟缓,极易造成水患。为确保两淮煤矿、京沪铁路和下游城市,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国家将按照预案开启王家坝闸削峰。自1958年至今,蒙洼蓄洪区已经蓄洪14次,其中三年是一年蓄两次洪。于是每年汛期,王家坝自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第二次来郜台是在xx年8月,淮河涨水王家坝开闸蓄洪。本人受市作协的派遣同思洁等四人,深入到蒙洼东南端、正处在水窝里的郜台乡,了解那里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经刚刚建好(头天通车剪彩,第二天就来了大水,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救命桥)的1700多米长的防汛交通桥,在王家坝闸口,乘冲锋舟进入淮河主河道。傍晚,夕阳将河面照得明亮耀眼,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抹“红云”,从未见过那么多的红蜻蜓,可能是在水面扑食昆虫所致。在疾驰的冲锋舟里,只要手一伸,不需做任何动作,立马便会有一只美丽的小精灵贴在你的掌心。九十里水路,红蜻蜓相伴左右,如此美好的景致,如此过瘾的冲浪,如若是在平时,定会让一帮小文人兴奋异常,可此时我们的心情充满着抑郁与焦虑。

  郜台乡政府是一栋建在淮河大堤庄台上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诚信、廉洁、自律”征文:人生航标
弘扬屈原文化 传播正能量 实现中国梦
任劳任怨的铺路石 ——《教师风范》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