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100年的唇齿留香

流风余韵今犹存

梅影

清末民初正是开明士绅们讲求革新的年头,而恰好这个时代也是川菜由清朝前期长期的相对粗疏、程式化走向精致、细腻、花样翻新之时。成都人对于烹饪的“博大容忍”(李吉力人语)风度使得此时的川菜如奇峰突起、蔚为大观。

据清末傅崇矩的《成都通览》记载:当时包席馆(厨师带着原材料、餐具到设宴者家里办席,一般不卖堂菜。专门烹制海参全席、鱼翅席等大菜)首推正兴园。其次则有复义园、双发园和劝业场(后来的商业场)的楼外楼,此外第一楼、一家春也不错;南馆(菜可以出堂,馆内也可招客)有会府北街可园、华兴街一家春、天涯石街清心园、玉沙街醉霞轩等较著名。其余炒菜馆、饭馆数不胜数,它们卖家常肉蔬,价格较便宜,富商高官是不进这类馆子的。

人们都吃些什么呢?看见火爆肚头、酱烧鸭子、板栗鸡、香糟鱼、辣子鸡、椒麻鸡、瓦块鱼、红烧甲鱼、甜烧白之类的菜谱,今天的成都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一定会感到有趣吧?隔着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云烟飘来的熟悉菜香,让我们似乎牵住了老成都人的手,倍感亲切。

同样,当时一家春、第一楼、楼外楼和金谷园的西餐,有黄油排、金银激凌、西国鱼翅汤、如意鱼卷、桂花牛奶汤、格利鱼排、外国洋桃、番茄饭、沙南米斑鸠、茄卷布丁……几百种菜、点,价格通常在一、二角到一元多。那些年轻好奇又不太拮据的市民还是有机会去赶赶时髦的。虽然老派人觉得“牛羊肉生的就切来吃了,”未免古怪。但这并未阻止在吃的态度上很开放的成都人去尝试使用刀叉的滋味。

1912年,川菜大师蓝光鉴和他的弟弟光荣、光璧等合伙,在湖广会馆街兴隆庵(后来的东风路二段)办起了荣乐园,以“川味正宗”而名噪蓉城。

一般人爱说川味是麻辣味,实在把川味说得简单了。麻辣味的确是川菜的特点之一,但川菜中还有一系列烧、烤、炒、煨、炖、蒸及汤菜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武当山小吃
拉面的历史
诸葛亮爱民创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