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材分析〗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和教参之后,我考虑了这么两个方面:
1. “平移”的思考方法和“上楼梯”问题是这一节课的难点,但难点的分布和教材的内容都显得分散、凌乱;
2. 由于教学难点较多,所以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在一个课时内难以完成。
于是,我寻找了一根线,将一些教学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同时移动某些教学内容到下一课时,并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遵循学生正常的思维过程有规律地进行排列。于是,上学歌和上学情境对教学内容的串联首先定了位,并将不属于上学情境的第52页第2小题内容作出移动。
根据课改精神,除了灵活地运用教材,我现在考虑得更多的是怎样备学生:
1. 怎样转换教师的角色,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
2. 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会以多大的兴趣对身边的数学内涵予以延伸?
3.什么样的课堂鼓励对学生学习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4.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前:出示卡通人物,引入闯关内容
课一开始,我就故作疑惑,问:“刚才小朋友们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可老师在哪里呀?”从而指出我今天不是老师,而是一位主持人。主持人为同学们带来了五位新朋友,除了教材主要人物小东,其余的就是学生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小丸子、皮卡丘和机器猫以及与交通标志有关的警察叔叔。学生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随后指出我和这五位新朋友是来为××班主持节目的。在我们的节目中,有美丽的动画、有趣的问题,而且答对问题的同学还可以和主持人一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头饰。因为个人的回答又代表着小组的荣誉,所以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将会成为这一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