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专题展开。《我要的是葫芦》中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在第一课时,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能较为准确地朗读课文。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地不同语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四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到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是他们做课堂中尽情地参与与表达,前提是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地、独立地、主动地探索心态,学生地求知欲才会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赞赏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吝啬表扬,不会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极其微弱的思维火花,我也会不失时机的助燃。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把读书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营造轻松愉快的的读书环境,不断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模仿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激励,调动每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学生的情感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阅读指导,学生的自然阅读,是对课文最好的诠释。
三、启发想像,加深感悟。学生在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