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特殊的葬礼》教学反思

《特殊的葬礼》一课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教学后细细想来,发现还是有所收获的。总结如下:
    一、“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提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 葬礼”是什么意思?再说说通过预习赞礼特殊在哪?“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意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理解词语,向来是一个难点,老师如果脱离了课本的语言环境,光让学生去理解词语,那么到最后,学生只能学会所教的,根本谈不上触类旁通,掌握解释词语的方法了。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词义讲一讲,脱离了课本的语境,这个环节显得生硬。
    二、我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地气势。我让学生阅读时,找出文中表现瀑布雄伟气势的词语,如:“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等,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起来,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眼前出现了一条奔流而下的瀑布”“这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呀!”
    课文第五自然段描写了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形态。教学时,我要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感情。并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假如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受?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仿佛置身于瀑布前。经过一番阅读、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想象,学生将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和现在作了比较,深深体会到了环境污染给大自然,给人们生活环境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秦兵马俑》教案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
1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