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儒林外史》。
师:课前,同学们阅读了《儒林外史》的某些章节,这部小说作者是谁?投影小说。你认识了吴敬梓笔下的哪些人物?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选自《儒林外史》。示题:临死前的严监生。板书课题。这个人的名字叫“严监生”,注意“监”读四声,他的原名叫严致和,那为什么叫他监生呢?你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理解。
二、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师:让我们拿出课文纸,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2、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词语:诸亲六眷、侄子、哥子、一声不倒一声、登时、两茎灯草、挑掉、
齐读正音,要求读
阅读全文